認識護法
佛教中有多尊不同的護法,分為世間護法與出世間護法。世間護法是世間的有力眾生,有些是自願發心護持佛法及奉持正法的眾生,有些是被降伏受命護持佛法。出世間護法是佛陀悲心所化現的忿怒形相。兩種護法的性質完全不同。
據傳人界的臭氣可以上薰天界四十萬里,天界是清淨之地,沒有一位天人不討厭這臭氣的,而韋馱菩薩及眾護法神們為了圓成佛陀的教誡,襄助正法流布,卻是抱持著忍辱負重、使命必達的決志,發大願心,護持所有出家修行人,從古至今未曾疲厭。
護法,是協助奉持正法的行者,為他們安排修行的順緣及消滅內外的修持障礙。對修行者而言,外在的障礙只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降伏內心的障礙,所以必須倚重出世間護法的支持。對世間護法,我們可以供養及祈請協助,但不可以依止他們;對出世間之護法,我們可以依止,因為他們是諸佛化相的一種。
依宗喀巴大師的教示,行者宜依自己之程度選擇合宜依止的出世間護法。他們雖為佛陀之化現,但因應不同根器之眾生,仍有分別。
正在修持菩提道次第下士道的行者,宜依止法王嘎拉路巴或閻羅,他是因果法之法主,能支援行者起出離心;中士道行者可依止多聞天王,因為他特別護持行者的戒行;上士道之行者宜依止瑪哈嘎拉,他是大悲觀音之忿怒相,能助我們生起菩提心作菩薩行、賜予一切共與不共成就及除去任何外、內、密障。亦可一開始就依止瑪哈嘎拉。總之各依自己之緣份、過往因緣及傳承關係而選擇依止合意之護法。
韋馱菩薩
受佛屬託,護持修行人
韋馱菩薩,賢劫千佛之最後一位,在佛前發心保護前九百九十九佛成佛,摧毀邪魔外道干擾。《正法念經》記載,以前有位國王,有兩位王后。第一位王后生了一千個兒子,這一千位太子將來依次第成佛(釋迦牟尼佛第四位成佛)。第二位王后生了兩個兒子,第一位王子發願,將來要成為大梵天王,請一千位已經成佛的兄長大轉法輪。第二位王子發願,將來要成為密蹟金剛(也就是韋馱護法),來護持一千位已經成佛的兄長的聖教。
韋馱菩薩為八部天神龍神的統領,守護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三洲之佛法幢。四大部洲中,唯有南瞻部洲的人,雖然常常犯罪,但易度化,令其從善。是以,佛將入涅槃時,各護法善神親受囑咐,令護持出家的法師們,使能安心修行,不受魔擾。「如果諸位護法善神不加守護,致修行人疊有魔難,那麼還有誰能夠弘揚聖教呢?」──佛陀臨涅槃時所垂訓的話語,各護法善神皆依教奉行,無不遵從。
伽藍菩薩
有情有義的護法神
「伽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護僧伽藍神有十八人,合稱為「十八伽藍神」。在中國佛教中,常以關公為伽藍神。
相傳關公於臨沮被斬首後,一魂不散,蕩蕩悠悠地漂遊到了荊門州當陽縣的玉泉山。山上有一修行老僧,即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法名普靜,在山上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化飯度日。
一天晚上,普靜法師正在庵中靜坐,忽聞空中有聲,大叫著:「還我頭來!還我頭來!」。抬頭一看,只見關雲長身騎赤兔馬、手提青龍刀。普靜法師問:「雲長安在?」關公英魂立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說:「今日我已遇害且身首異處,這怨氣如何吞下?願求您指點迷途。」普靜答:「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您過去砍他人頭無數,今日怎不去還別人的頭?」並為其講說佛法。
關羽心生慚愧,向智者大師求授三皈五戒,成為正式的佛弟子,並誓願作佛教的護法,發願維護寺院不受侵擾,與韋馱菩薩並稱兩大護法神。
下士道護法-閻魔天
六道輪迴的審定者
閻魔天,統御地獄界,梵語Yama,原意是死亡。根據西藏的記載,閻魔天原是一位苦行近五十年的聖者,在他充滿喜悅即將進入完美涅槃之際,兩位偷牛者闖進聖者的修行山洞,殺了牛群,取下牛首時發現洞穴中另有他人,擔心行跡敗露而起了殺意,砍下聖者的頭並丟棄。
遭受如此厄運,忿怒復仇的念頭如猛浪火焰般在聖者的心頭熊熊地燃燒起來。冥界魔王趁機附體上身,將被砍斷的牛首按在聖人頸上,以此形象開始肆虐於西藏,善良的居民時時刻刻面臨死亡恐懼的威脅。
無助的藏人求助於智慧菩薩文殊師利。為了戰勝死亡,文殊菩薩由慈悲的菩薩相幻化成比閻魔天更為猙獰恐怖的牛首人身相,即是「大威德金剛」文殊菩薩的忿怒相。面容恐怖的大威德金剛內心充滿慈悲,調伏閻魔天的怨恨,並對衪弘法。
被降伏的閻魔天虔誠皈依佛法,收編為西藏八大護法之一,並給予六道輪迴審定者的重要執掌,是負責藏人生死與六道輪迴的判官。由於宗喀巴大師與文殊菩薩之間有重要的關聯性,因此成為格魯派(黃教)非常重要的護法。
中士道護法-毗沙門天王
熱心護持持的神衹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共同推崇的財神護法毗沙門,是恆護如來道場而多聞佛法的良善天神,「毗沙門」是梵文「多見聞」的意思,表示其福德之名,聞於四方。由於樂善好施,又被稱為「財寶天王」。在藏傳佛教中認為他是五方佛中之「寶生佛」的化身,在漢傳佛教裡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虔誠祈禱供養可以得到毗沙門的大力加持。依佛典所載,他是天界諸神中對佛教徒最為熱心護持的神衹之一。
多聞天王曾對佛陀許下諾言,守護三藏之戒,以及守護戒、定、慧三學之佛學倫理。在《大集經》中明確記載,護持閰浮提界的佛教地區,是過去、現在與未來諸佛所一致囑咐毗沙門天王的重責大任。而且,對於《金光明經》與《法華經》等大乘經典的持誦者與奉行者,天王也都曾在佛前誓願加以護持。此外,在小乘經典裡,也曾記載天王護持修行者的故事。《賢愚經》載有他幫助一位女信徒優波斯那供養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的原委《增一阿含經》中也有他幫助梵志修得阿羅漢果的典故。可見毗沙門天王是小乘、大乘與密教經典中共同推舉的護法神。
佛教徒欲得天王護持,最重要的原則是守住佛教徒的本份,誠懇地、老實地遵守佛陀的教誨,天王及其部屬都會暗中護佑,這是佛教史中斑斑可教的事例。
上士道護法-怙主瑪哈嘎拉
觀世音菩薩的忿怒相
在觀音大士生起菩提心的一刹那,衪在阿彌陀佛面前發心立誓:「若我救度一切眾生之心退轉,我之頭身當裂為千片!」在不斷救度眾生以後,大士見仍有無量眾生在生死六道中受苦,故繼續以悲心救度。
在一段時間後,他又再由淨土中看下來,眾生之數目仍然無量,他再繼續度生之事業。這樣地重複數次、歷經多劫以後,大士再一次觀視,以為眾生必已度盡了,但見六道中之眾生仍然無量,似乎毫無減少之跡象。大士感到很灰心,顯現出退心的情況,他的頭及身體馬上應誓而裂成了千片。這時,衪的上師阿彌陀佛馬上現前,把他的身首碎片拾起,重合為千手十一面之相,更策勵觀音大士繼續精進不懈。
觀音在這以後就想:「在末法期中,有什麼方法可以令眾生免於短壽、貧乏及昏亂而得成就呢?」此時大士心間之「吽」字化生出瑪哈嘎拉,頓時大地震動,世上所有魔王皆生出畏懼的心。瑪哈嘎拉是格魯派所有寺院都供奉的護法。六臂瑪哈嘎拉護法乃觀音之忿怒相化身,西藏人和漢人與觀音大士之因緣很深,所以也特別適宜依止這位護法。
Comments
Post a Comment